<bdo id="keyyk"><source id="keyyk"></source></bdo>
  • <abbr id="keyyk"><code id="keyyk"></code></abbr>
    <center id="keyyk"></center>
    <kbd id="keyyk"></kbd>
  • 最新旅游線路 主題旅游線路

    到三峽大壩 品大國重器

    三峽旅游攻略2019-11-17
    [導讀]到三峽大壩 品大國重器
     在歷經數千公里的日夜兼程后,長江奔流到三峽。這里峽谷幽深,奇峰聳峙,卻出現了“高峽出平湖”的奇景。從瞿塘峽到巫峽再到西陵峽,一路波平浪靜,風光無限。

    雄偉的三峽大壩正屹立于西陵峽河段,1994年,三峽大壩在湖北宜昌正式動工修建。歷經17年建設,這座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開始為大半個中國提供源源不斷的電力,同時具有防洪、航運、水資源利用等綜合效益。

    這里還吸引著世界各地的人們前來參觀。舉世矚目的三峽大壩近年來在旅游景區的發展建設上也取得了巨大變化,這讓游客在了解大國重器的同時,更擁有良好的旅游體驗。

    由點到面 全域發展

    今年國慶假期,三峽大壩旅游景區共接待18.68萬中外游客,近300臺客車每日來回運送穿梭在不同景點間絡繹不絕的游客。壇子嶺、185平臺、截流紀念園……沿著這條線路,游客能360度不同距離觀賞大壩,一飽眼福。

    不過,要是七八年前來三峽大壩旅游景區,上述景點只是游客走馬觀花的“打卡地”,許多游客往往只在壇子嶺上遠觀大壩。除了下車拍照以示“到此一游”外,這些“孤島式”的景點沒能給游客帶來良好的感觀體驗——不好玩、不好吃、看不懂……三峽大壩旅游景區意識到,景區現有的觀光線路、產品、項目等已無法滿足游客快速增長的個性化旅游消費需求。游客的集中反饋為景區提檔升級指明了方向。

    “三峽大壩旅游景區的一個使命,是把三峽工程對國家、民生和科技事業的貢獻傳遞給游客,這是景區本身存在的價值。游客來這里的最重要目的也是為了三峽大壩,我們應當通過景區讓游客深入了解三峽工程的前世今生以及未來。” 長江三峽旅游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后文簡稱“三峽旅游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李貞勇對本報記者說。

    要讓游客“看透”三峽大壩——從壇子嶺聆聽導游講解大禹治水神話,到185平臺解密“大船爬樓梯”“小船坐電梯”,再到截流紀念園回顧三峽工程建設場景……一個個景點被串連成線,全方位滿足游客對三峽大壩的好奇。景區還新設了船閘觀景點讓游客近距離觀察世界上最大的五級船閘。如果不夠,還可以直接乘坐“高峽平湖”觀光游輪欣賞三峽美景。整趟旅行下來,游客不僅是在體驗一條旅游線路,更像是徜徉在中華民族治水歷史的長河中。

    在連點成線的同時,三峽旅游公司也開始大力推進覆蓋“一區四鎮”的三峽工程旅游區的規劃和建設。“一區是三峽大壩旅游區,是大國重器的展示區,四鎮是壩區左右岸的四個鄉鎮。打造‘一區四鎮’是為了帶動周邊四鎮及宜昌區域、三峽流域的旅游經濟發展,不忘筑壩為民,造福移民。”李貞勇說。今年國慶節前夕,三峽大壩旅游景區換乘分中心在秭歸屈原故里景區試運行,這也將原本隔湖相望的三峽大壩旅游區和屈原故里景區打通。由景點到景區,再到正在建設中的“一區四鎮”旅游區,一條全域旅游之路正慢慢鋪開。未來,游客再來三峽大壩,能擁有更加豐富的旅游體驗。

    做好科普 提升服務

    “看透”三峽大壩,更要看懂三峽大壩。“為了把三峽工程的功能作用、結構布局說清楚,我們想了很多辦法,這是展示三峽工程的重要環節。”李貞勇說。

    據三峽旅游公司介紹,景區內安裝有多媒體自動導講系統,通過地理位置觸發感應器裝置,讓游客可隨時隨地聽專業講解;設置VR體驗館,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全方位展現三峽工程的樞紐運行、船閘通航、升船機運行和電站運行等場景,讓游客身臨其境感受工程的功能和效應;景區還將引進人工智能機器人,在景區重要節點,與游客進行互動式講解。此外,景區還增設移動終端服務平臺,讓游客通過手機現場掃碼或者下載APP就能快速了解大壩的有關知識。

    大國重器通過科普悄然拉近與游客的距離,景區也在這一過程中不斷提高軟硬件設施,提升服務。

    “三峽大壩是吸引游客來的原因,但游客的需求遠遠不止了解三峽大壩。在展示大國重器的同時,景區也應當是充滿人文關懷的,給游客帶來舒適安全的體驗。”李貞勇說。

    為了給游客提供最好的游覽體驗,今年國慶期間,三峽大壩旅游景區停車場對游客免費開放。采取預約流量總控,實施分時段分流。排長隊進景區、等觀光車的現象不見了,觀景臺人滿為患的現象也不見了。景區內步行數分鐘,便有長椅、藤條桌椅、遮陽設施等休閑設施置于路邊,為游客提供貼心服務。

    據悉,三峽工程旅游區旺季平均日接待量逾萬人、黃金周日均2.5萬人、單日最高峰達到4萬人。自2014年免除景區門票以來,每年的接待人數直線上漲,今年接待量將突破300萬人。這對景區的交通、安保等方面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

    “保護游客和樞紐運行的安全,是我們放在首位的任務。”李貞勇說。實際上,三峽大壩旅游景區并不一味追求游客數量的增長,而是注重保障游客的游覽質量與安全。為此,三峽大壩旅游景區實行身份證、人臉和實名制預約同步核驗,園區內觀光區與運行區實施嚴格物理隔離,確保三峽工程運行不受游覽影響。

    建壩育人 攜手城市發展

    “因為人們砍伐樹木,造成水土流失,洪水才會爆發。”這是今年3月三峽大壩的研學課堂上,北京日壇中學學生自由討論的一幕。

    2018年,三峽大壩研學基地對外開放,成為全國首批研學旅游示范基地。2019年上半年,研學基地接待研學團隊83批次共計1.56萬學生,很多“00后”甚至“10后”成為了大壩的“小粉絲”。這些來自祖國各地的孩子,因一趟趟“研學游”與三峽工程結緣。

    三峽大壩研學基地是三峽工程愛國主義教育體系中的一項。“水利與民生休戚相關,三峽大壩不只是一座具有多功能多效益的水利樞紐工程,它集中了中華民族的治水文化、水電文化,體現了建設者的奉獻精神,展現了大國重器的科技含量。而我們在景區做這些工作的最終目的就是建壩育人,傳播三峽精神。”李貞勇說。

    從“到此一游”到深度游、體驗游、研學游、紅色游……從傳統“工業觀光游”到綠色休閑度假游,“游三峽大壩”的內涵與外延不斷變化,不斷滿足著游客的旅游需求,但卻始終如一地向世人傳達大國重器的深刻意義。

    三峽大壩旅游景區運營持續向好,也為城市發展貢獻能量。作為世界水電之都、全國重點旅游城市,宜昌市將旅游列入全市十大千億產業之一,而三峽大壩旅游景區正是該戰略的核心。以三峽大壩為軸心輻射到以昭君故里為代表的文化旅游資源、以西陵峽為代表的自然資源、還有以葛洲壩為代表的工業旅游資源,這些資源都吸引更多游客來宜昌,為宜昌市的發展增添活力,擴大城市知名度。

    打印

    其他三峽旅游攻略文章

    消息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