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o id="keyyk"><source id="keyyk"></source></bdo>
  • <abbr id="keyyk"><code id="keyyk"></code></abbr>
    <center id="keyyk"></center>
    <kbd id="keyyk"></kbd>
  • 最新旅游線路 主題旅游線路

    旅游札記:攬天下奇秀,賞詩詞歌賦,我的廬山之戀

    廬山旅游資訊2019-11-27
    [導讀]旅游札記:攬天下奇秀,賞詩詞歌賦,我的廬山之戀
     
     

    文:東方雨

    如若去廬山,最先想到的自然是《廬山戀》;也許電影的魅力對于我們六零后印象尤為深刻,心底儲存的不僅有動人的傳奇故事,有非比尋常的秀麗景色,更有令人神往的洞天福地。

    到達九江的時間是次日的早晨。伴隨火車緩緩駛入車站,我的心有些急切與躁動起來。走出車站,導游早已舞動旗子在向我們頻頻招手。

    八月的九江有些酷熱,卻也是個難得的旅游季。聽導游講七月九江足足下了一月大雨,影響了游客的出行;進入八月卻滴雨未降,正給大家提供了外出旅游的好時機。

    乘上旅游大巴,我們開始向廬山進發。一路上導游滔滔不絕地給我們介紹起廬山來。廬山又稱匡山,位于九江市南三十六公里處,北靠長江,南傍鄱陽湖。山峰一般在千米以上,主峰漢陽峰1474米。廬山雄奇秀拔,云霧繚繞,多飛泉瀑布、奇洞怪石,名勝古跡。夏天涼爽宜人,冬天霧凇奇瑰,是我國著名旅游和避暑勝地,史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美稱。

    關于“廬山”名稱的來歷有多種版本:最具采信的是在周代,有位名曰匡俗的先生在此尋道求仙,為朝廷獲悉;周天子屢次請其出山,匡俗屢次回避,并遁入深山,隱匿蹤跡,只留有一座空廬,世人傳說他已得道成仙,后人便以其姓氏或茅廬稱呼此山,曰匡山或匡廬,久而久之演化成廬山了。

    車駐山腳下,換乘景區大巴。汽車沿著盤山公路急速行駛,路邊是幽幽溝谷和深壑,讓人不免膽戰心驚,看看上下川流不息的旅游車,心緒稍安。四十分鐘后,我們順利到達牯嶺鎮。

    牯嶺鎮是廬山旅游接待中心,位于景區山腰,海拔1167米,三面環山,一面臨谷,素有“云中山城”之美譽,廬山景區管理處就設在此地。牯嶺鎮轄日照、正街、橄欖、朝陽、勝利、蘆林、花徑7個居委會以及1個蓮花林場。常住居民1.2萬。牯嶺鎮位置極佳,白天可以憑欄遠眺浩浩長江、鄱陽湖和市區秀色;入夜,可以欣賞廬山、九江市繁華燈火。

    廬山旅游的第一站是美廬。“美廬”,曾作為蔣介石的夏都官邸。站在山坡,遠遠望見參天松樹下,婆娑綠蔭中有一棟精致別墅。進得院子,甬道旁凸起一塊天然裸露石丘,橫斜于地上,上面鐫刻“美廬”二字,左下落款“中正題”。那字是蔣介石的。低頭審視,字面似有鑿痕,據說毛主席上廬山居住于此,工作人員試圖把字鑿掉,恰巧被主席看到,給阻止了。

    美廬修建得很雅致。石木結構,主樓為兩層,附樓為一層;庭園寬敞明麗、和諧優雅。樓梯在宋美齡的授意下兩側開通了臺階通道,與原有的樓梯形成“十”字,暗含“基督”。美廬里有蔣介石和宋美齡的單獨臥室;房間擺設古樸典雅。廚房與衛浴俱備,生活十分方便。二樓是封閉的,我們沒機會進入,情形如何,不得而知。

    美廬瀕臨如琴湖。隔著庭院欄桿,游客可以俯看如琴湖面,那一汪碧水,映著山林,更增添了美廬的情趣。

    廬山還有一座著名建筑——“蘆林一號別墅”,位于牯嶺東谷的蘆林湖畔、九奇峰下,建筑面積一萬平方米。蘆林一號建于1960年,曾是國家主席毛澤東同志的舊居,現改為地方性綜合類博物館。別墅設計端莊古樸,完全是按照傳統的“四合院”式建造,單層平頂,中有內院。正門右側,與之成45度連綴著一個八角亭。這些傳統而優美的建筑給游客們留下諸多的想象空間。

    院落內地勢平坦,寬敞幽靜,景色優美。植有多種珍貴喬木、灌木、花卉。房前辟有一汪水池,名曰:鹿泉。水池中間草坪之上兩只梅花鹿在草叢中飲水覓食。

    博物館內有美麗的廬山風光攝影、有反映廬山歷史文化的古代書畫、古代青銅器和歷代陶瓷、有毛澤東當年在此居住的家具陳列……

    花徑是必須去的。歷史上,在如琴湖畔曾經建有一座大林寺,被譽為“匡廬第一境”;現今大林寺已蹤跡全無,而詩人白居易的故事卻隨處可見。走近花徑,撲面的是“花徑”牌匾,兩側書有“花開山寺,詠留詩人”的應景對聯。穿過藤蘿婆娑的門洞,漫步鮮花爛漫的花叢小徑,可以欣賞到書法家胡獻雅書寫的巨幅石刻“白司馬花徑”。草地上有座傘狀紅頂的圓亭,喚作花徑亭;在花徑亭中的石板上刻有“花徑”二字,相傳是白居易手書。一路走來,我們仿佛跨越千年的歷史隧道,去感受唐朝時期的風花雪月。景區內,各種鮮花花開遍地,美不勝收;各種花兒五顏六色、五彩繽紛。這里曾經是唐朝大詩人白居易居的故居。走進桃花林,想到的自然是白居易的詩《大林寺桃花》,那“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詩句頓時浮上心頭,此情此景,不免讓人浮想聯翩……白居易的故居是座草堂,名曰遺愛詩草堂,古樸而素雅。草堂前,一幅竹林茅舍的田園景致;池塘里,漂浮著濃墨婆娑的睡蓮;池塘邊矗立著一尊詩人塑像;草堂內陳列著先生的詩稿與傳記。

    游廬山,賞李白《望廬山瀑布》中的名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自然少不了去看大瀑布。本想躍躍欲試,去踏尋詩人筆下的壯觀景象,可導游的一句“八月未雨,瀑布未現”,讓大家興致頓失。偏偏有人心有不甘,非要實地查看。我們猶豫再三,終未成行,只好另辟蹊徑,探尋黃龍寺。

    尋大壩一側的綠蔭路,我們緩步漫行。按照路標指示,先到烏龍潭,折返再探黃龍潭。黃龍潭隱于幽谷之中,四周崖壁陡立,草木茂盛,一條瀑布從十幾米崖上跌落,發出悅耳的擊水聲;瀑布跌落潭中,稍作停積,繼而蜿蜒流淌,奔向下游。

    由黃龍潭繼續向上攀登。山路比較平緩,路旁的樹木遮天蔽日,粗壯而高大,有些直插云端的感覺。到達三寶樹,三棵千年古樹,讓我們嘆為觀止。看那樹木挺拔而高聳,粗壯而筆直,主干數人合抱不攏,形同寶塔。樹下立有石碑,記載此樹為晉代所植,分別是兩棵柳杉,一棵銀杏,樹高四十余米。

    附近有座黃龍寺,據說是晉代釋曇詵在此修持。此寺位于玉屏峰麓,前對天王峰,后枕玉屏峰,西為賜經亭,下臨大溪。寺宇確為"萬山環抱,松杉碧繞","修篁蔽日,景色奇幽"的居然勝地。近前細看,黃龍寺金碧輝煌,香火裊裊。正應了那句“深山藏古寺”的名句。

    繞過黃龍寺,繼續前行,攀援一段陡坡,登上廬林大橋。蘆林湖是座人工湖。一座大壩攔腰筑成,將滿滿一頃湖水貯存。大壩與大橋融合,攔水與行走互不影響。那碧綠的湖面,水波蕩漾,讓人感嘆,在這風景秀麗的高山之上竟能容納住一湖碧水,實屬罕見。湖面寬闊,湖水豐盈,與周圍山林相映成趣,不知是山襯托了湖,還是湖襯托了山。坐在湖邊石凳,你可以靜靜的去看,也可以靜靜的去想,盡情享受這一方湖光山色,享受這一抹青山碧水,心靈會蕩滌一切俗務雜塵。

    錦繡谷是廬山的又一處著名景點,相傳為晉代東方名僧慧遠采擷花卉、草藥處。山谷四時花開,猶如錦繡,故名。錦繡谷內景色秀麗,景點多達十余處:有天橋、好運石、險峰、談判臺、梵音泉、豬頭峰、觀妙亭、勁松等,最著名的要數仙人洞了。仙人洞因毛主席的詩詞“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而聞名。許多善男信女均在此焚香禱告,頂禮膜拜。

    峽谷口有一棵勁松,是廬山的名片。勁松體態俊美,氣質非凡,許多游客與之合影留念。走出峽谷,有座御碑亭。這就是《廬山戀》故事的發生地。我們圍著御碑亭環顧,想發現她的神秘之處。御碑亭座落于平臺之上,下臨深淵溝壑,游人可以環伺山下景色,亦可以聆聽導游講解這里曾經發生的動人故事……

    廬山的景點頗多,一天的旅游的確緊張了些,即使走過的地方也不過是走馬觀花,來不及細細品味和咀嚼其中的味道,好在有所準備,許多故事與傳說預先網上瀏覽過,也算有所彌補了。

    廬山是一個理想的避暑勝地。夏季,山上溫度要比山下低五度左右,如果你在炎熱的盛夏上山,會感覺涼爽的多,舒適的多。這次我們游廬山,雖然路走得急切了些,身上汗流浹背,卻不覺得過分燥熱難耐。

    廬山是我國十大名山之一。每年都會有很多游客慕名而至,山上的游客更是熙熙攘攘、絡繹不絕。每每看到大家臉上洋溢著開心的笑容,就會忘卻奔波的疲憊和辛苦,將滿山的美好留于心底。

    廬山是座美麗的山,它像一幅優美長卷,需徐徐展開,慢慢品味,更需細細的瀏覽和細細的賞玩。

    意猶未盡之中,已經到達停車場……我回頭凝望峭立的山峰和美麗的山巒,獨自暗自神傷。我戀戀不舍乘上下山的大巴,心想:下次再來廬山的時候定要好好欣賞一番!

    打印

    其他廬山旅游資訊文章

    消息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