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o id="keyyk"><source id="keyyk"></source></bdo>
  • <abbr id="keyyk"><code id="keyyk"></code></abbr>
    <center id="keyyk"></center>
    <kbd id="keyyk"></kbd>
  • 最新旅游線路 主題旅游線路

    井岡山“新旅游”助力群眾脫貧致富

    井岡山旅游資訊2019-11-27
    [導讀]改革開放4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擺到治國理政突出位置,以非凡意志和智慧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譜寫了脫貧攻堅的新篇章。井岡山在全國率先實現脫貧摘帽,為全國脫貧攻堅樹立了標桿,提供了寶貴經驗。 所有壯美的名山都有故事,而最壯美的故事無疑屬于井岡山。近日,本報記者前往井岡山蹲點采訪,深入挖掘井岡山率先脫貧的壯美故事,了解井岡山在改革開放大潮中的變化。即日起,本報將連續刊發井岡山脫貧攻堅成就的報道。 “井岡山,我來了!”7月16日,黃洋界景區。如織的游客中一群年輕人興奮面對群山呼喊。 如果說井岡山的綠韻是生態稟賦、紅魂是人文稟賦,那么可以說井岡山在全國率先脫貧是時代稟賦。紅魂、綠韻、率先脫貧的獨特魅力成了井岡山旅游紅火的三大資源寶庫。 井岡山堅持以旅
     改革開放4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擺到治國理政突出位置,以非凡意志和智慧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譜寫了脫貧攻堅的新篇章。井岡山在全國率先實現脫貧摘帽,為全國脫貧攻堅樹立了標桿,提供了寶貴經驗。

    所有壯美的名山都有故事,而最壯美的故事無疑屬于井岡山。近日,本報記者前往井岡山蹲點采訪,深入挖掘井岡山率先脫貧的壯美故事,了解井岡山在改革開放大潮中的變化。即日起,本報將連續刊發井岡山脫貧攻堅成就的報道。

    “井岡山,我來了!”7月16日,黃洋界景區。如織的游客中一群年輕人興奮面對群山呼喊。

    如果說井岡山的綠韻是生態稟賦、紅魂是人文稟賦,那么可以說井岡山在全國率先脫貧是時代稟賦。紅魂、綠韻、率先脫貧的獨特魅力成了井岡山旅游紅火的三大資源寶庫。

    井岡山堅持以旅游開發帶動扶貧開發理念,大打井岡旅游牌,深入挖掘各地旅游資源,推進融合農業觀光、農家樂、休閑度假等差異化、個性化的新旅游,構建“大井岡旅游圈”和“湘贛旅游圈”,變單一的“井岡山上游”為“山上山下綜合游”,變“過客來了就走”為“?蛠砹司土簟,變“農旅融合潛力”為“農業產業發展實力”,為貧困群眾開啟了旅游脫貧的綠色新通道,打造了紅色培訓領跑全國,紅色旅游幫帶脫貧的“井岡路徑”。

    神山、壩上、馬源、大倉等村鎮紅色資源較為豐富,井岡山深入挖掘,創新推出“紅軍的一天”紅色培訓體驗項目,讓游客“現場感受在山村,親身體驗在農戶”,既為紅色培訓打造平臺,又為百姓增加收入,實現紅色培訓與農民增收雙向并舉。茅坪鄉馬源村村支書魏成芳在接受采訪時說,去年村中打造“引兵井岡”這一新的旅游體驗項目,全面包裝村中紅、古、綠資源,讓村集體從零到去年的3萬多元,參與村民年增收1萬多元。

    拿山、廈坪屬于居住人口比較集中的區域,井岡山創新推出大型實景演出《井岡山》等旅游項目,吸引附近村民參與,僅此一臺戲,就讓800多名農民“白天在家種地,晚上紅色演出”。茶坪村的黃智華就是其一,他因家庭變故,獨自供養年近八旬的老母和一個幼兒,生活十分拮據。自從大型實景演出《井岡山》推出后,他白天忙完農活,晚上7點多鐘便帶上兒子來到離家不遠的演出地點,每天70分鐘的演出,一個月下來,收入有1000多元。過去自卑的他現在逢人就說:“真是想不到,像我這樣一個沒有一點本事的農民,不但脫了貧,還成了游客夸獎的‘明星’呢!”一年下來 7000余元不在話下,實現創收與休閑“兩不誤”。

    “遠看有形象、近看有亮點”,井岡山圍繞“生態美、村容美、庭院美、生活美、鄉風美”,重點實施35個貧困村村莊整治工程,全面提升村容村貌。以此為契機,井岡山獨具慧眼挖掘秀美鄉村自然資源,大力發展觀光農業、農事體驗、戶外休閑、田園騎行、漂流體驗等鄉村旅游,鼓勵開辦農家樂,開展民宿體驗、農莊經營,實現農民變老板。

    大隴鎮西北部的案山村,結合紅色墟場打造了“紅墟坊”,塑造了多面紅色歷史故事油畫墻,還專門開發了九大碗菜品,使得紅色文化與綠色生態深度融合,相得益彰。特別是打造了咖啡屋等一系列高大上項目,種種元素的有機融合,讓村莊散發出更加獨特的魅力,被譽為“大山里的蘇蓮托”,已經成為了鄉村旅游的最佳選擇之一,成功彌補了井岡山旅游“山上熱、山下冷”的單一格局,遠至澳大利亞、越南的游客都慕名而來。同時,案山通過“1+8+48”的經營模式,讓1家公司聯合8個村集體帶動48戶貧困戶,搭建了村民、政府、公司三贏的合作平臺,推動旅游產業、農業產業、電商產業發展,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相統一,村內相關從業人員月均收入達4500元左右。

    深山區存在“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窘境,井岡山推進移民搬遷,引導貧困群眾向園區、城區、中心村轉移,通過基礎設施配套和公交一體化建設,把城區、園區、景區融為一體。在羅浮移民安置小區,記者見到搬出長古嶺林場湘洲村的深山區一年的鄧興德。他說,這一年多來的變化感覺像做夢一樣,原來水、電、路、教育、醫療等基礎設施條件差,生存條件惡劣, 現在白天進區務工就業,晚上回家照顧家庭。這幾年,像鄧興德一樣通過移民搬遷而受惠的共有2694名貧困群眾,實現安居與脫貧雙贏,“一個夢想家園”,帶活一方水土。

    井岡山通過多年培植,特色旅游小鎮、鄉村旅游點、農家樂三級旅游新體系形成,紅色培訓、綠色觀光、休閑康養產業,促使三產共生演進,百姓利益共享,努力讓老百姓吃上旅游飯。井岡山已改變紅色游、白天游、夏季游的單一模式,形成山上山下同步、白天晚上互補、夏季冬季共熱、山里山外融合新格局。2017年,由此帶動鄉村旅游經營主體超過1000家,其中農家樂、民宿旅館280多家,群眾從中致富

    打印

    其他井岡山旅游資訊文章

    消息

    返回頂部